- 信息时间:2021-03-04 09:47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伴随着扶贫奔小康的伟大进程,档案记录了中华民族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江苏省档案馆联合江苏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共同推出“档案见证小康路——江苏系列扶贫纪实报告”,旨在以档案为主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串联起全省各地精彩的扶贫故事,留存扶贫开发的“江苏记忆”!
请看第七集《农业科技,浇灌富民之“花”》,在此鸣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对视频拍摄给予的大力支持!
点击播放视频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农民们谈起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更大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学研究的先锋之地,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铸造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农科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脱贫促小康。
△90年代,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促小康工程技术报告会
△90年代,江苏省农科院科技促小康咨询服务
这些年来,江苏省农科院陆续实施了科技帮扶整村推进工程、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科技超市项目、亚夫科技服务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研究员孙洪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研究员孙洪武介绍说:“江苏省农科院一直围绕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一直瞄准农业生产的要求,一直围绕农民增收致富,脱贫促小康的要求,让科技人员到生产上去,用他们的技术成果实现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一
丰县范楼镇齐阁村,曾经的一个贫困村落,如今却是满眼的现代化农田,一片片牛蒡田沟垄有序。
2020年11月28日,在第二届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高峰论坛上,丰县被授予“牛蒡之乡”称号。
丰县副县长姚凤腾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齐阁村开始种植牛蒡,在江苏省农科院的帮扶指导下,牛蒡产业逐渐推广,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牛蒡系列产品
“我们利用省农科院的科技优势,使用亚夫科技专项资金和企业打造牛蒡生产线。”姚凤腾说,“我们依靠江苏省农科院加工所的科研优势,联合企业生产了牛蒡茶、牛蒡粉、牛蒡酵素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徐州丰县牛蒡产业实现了从家庭式到规模化到产业化,从人工种植到机械化,从单纯种植到深加工到形成品牌影响力,每亩平均净收益从几百元到5000多元的蝶变,从而带动了4.47万户、10.69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脱贫致富。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牛蒡产业的带动下,步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二
与丰县牛蒡一样,多年来,江苏省农科院的许多科技成果都在贫困地区落地开花,扶贫效果显著。其中,草莓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密珍
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培育了宁玉、宁丰、紫金久红、紫金早玉等草莓品种。这些品种早熟、产量高、抗病毒性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一亩草莓的平均收益是两到三万元,高的话能达到八万元左右。”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密珍介绍说。
△江苏省农科院的草莓育种基地
目前,江苏省农科院的草莓已推广到省内的徐州、宿迁、泰州以及省外的四川凉山州等多个地方,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密珍研究院介绍说:“对于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来说,自己在科研工作当中的一些成果可以得到应用推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三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脱贫攻坚赢得决定性胜利。在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江苏省农科院不断探索如何让农业科技更好地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去赋能,为农民增
再提供新的动能。省农科院下一步有三个方向:一是打造一个专职加兼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让这队伍能够融入农村,留在产业上,和农民待在一起,成为一个带不走的专家;
二是面向全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亚夫科技服务站服务体系,让专家始终围绕农民去做科研、做创新;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三是探索常态化的科研与科技服务产业融合机制,让科研始终围绕生产需求搞创新,让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去做研究。即创即推,边创边用,更好地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也能让农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得到科技的支持。
△江苏省农科院的育种智慧温室
农业增“技”,科技兴农。江苏省农科院的“土专家”“田秀才”们,发挥自身所长,帮扶周边农民,为产业发展,为农民致富贡献源源不绝的农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