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间:2023-03-21 09:10
-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安全方面内容作为专章进行全面论述,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档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宝贵历史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上,档案安全直接关系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档案强国建设,关系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全面加强。如何认识和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正在面临且需要解答的重要时代课题。
深刻认识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档案强国,必然要求全力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与治国理政、民族复兴紧密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建设档案强国。一方面,建设档案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档案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强国档案”的支撑和服务。更进一步看,建设档案强国必然要求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档案事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创新性提出了包括档案安全体系在内的“四个体系”建设,明晰了档案强国建设的思路和发展路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力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是建设档案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建成档案强国的重要标志。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全力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高度和视野,对国家安全形势、方位、任务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和部署国家安全工作,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充分彰显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力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系统观念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大安全”的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国家安全”包含档案安全。正如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以系统观念看,档案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档案领域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档案全面记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的真实历史。档案安全与政权安全、文化安全、数据安全等紧密交织,同经济、社会、科技、网络等领域安全联系紧密,无疑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档案领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任务。
准确把握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始终强调把维护档案安全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195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等基本原则。1987年颁布、后经1996年和2016年两次修正的档案法都明确规定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2020年,档案法进行修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档案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和2021年先后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都将“档案安全体系”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特别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坚持安全底线”列为5个工作原则之一,提出了“档案安全防线得到新加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四个体系”建设任务和责任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列为2035年的发展目标,明确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是“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报告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五大要素”,对“五大统筹”作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新表述。报告还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基本任务要求。
在档案领域,“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求我们准确认识“总体国家安全”的核心要义,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的总体性、全面性,强化全局意识和治理思维,从治理现代化高度加强档案安全与相关领域安全的协同,将档案安全的现代化融入国家安全现代化的系统性布局,真正推动形成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促使档案事业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要发挥好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坚持辩证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发展与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档案安全和档案事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割裂看待,更不能偏废其一。唯有如此,才能筑牢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此外,还要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科学推进档案领域的法治、战略、政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档案支撑力量。
切实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档案治理体系是“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这“四个体系”建设的统领和基础。档案治理体系是理念制度层的抽象,包括档案安全体系在内的3个体系是业务方法层的实施。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必然要以档案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基础和依托,具体通过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档案执法和业务监管来实现。全力推进档案安全体系现代化,必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要求,建立档案安全工作机制,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制度规范供给,加强档案服务外包等环节监管。只有强化档案安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引导、规范和带动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的整体现代化。
哪里有档案和档案工作,哪里就可能存在档案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档案领域安全风险是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明确档案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在哪里,风险管理的重点有哪些。从治理视域看,档案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安全治理体系、档案人员安全、档案信息安全、物理设施安全4个方面。要结合网络、数据、保密等行业领域安全要求,建立和优化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评估、隐患排查、应急演练,联合开展安全保密督查、加强重点档案保护,切实提升档案安全管理能力。
“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离不开领导干部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提升对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的深刻认识,增强领导干部统筹档案安全和事业发展的能力,增强广大干部的档案安全意识。要以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契机,积极深化和拓展档案安全方向,努力培养档案安全人才,引导和鼓励档案安全领域战略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维护档案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 臻
来源:《中国档案报》2023年3月20日 总第3959期 第一版